江苏建院“龙信学院”推进“双主体”育人教学案例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1-09-05
浏览次数: 799

   

“龙信学院”推进“双主体”育人
——江苏建院工学交替、校企共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本着“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特大型建筑企业龙信集团联合建立“龙信学院”。龙信学院由学校副校长和企业副总经理共同担任龙信学院院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人事部经理、项目经理等任成员,设立企业建筑技术培训中心、执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建筑技术研发中心等机构。
探索适应“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校企共同分担学生培养成本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通过“龙信学院”,深化了工学交替、校企共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办学之路。
                
       1-龙信学院                                    图2-龙信集团投入校内部分实训室建设
一、双投入、双资源,实现“双主体”办学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共同建设龙信学院,共同管理龙信学院。同时,合作办学也打破了学校办学的“围墙”和蕃篱,拓展了办学的时空和形态。
1、“双投入”构建培养模式实施平台。
学校按照国家对全日制学生的管理规定实施对龙信学院的投入,学校选拔管理骨干承担龙信学院日常管理工作,选聘优秀教师为龙信学院学生授课。
学院的职责和义务:组织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按照企业的理念在教学场所布置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每次实习前一个月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具体实施计划与安排;对学生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给予重点支持;聘请企业的专家担任学院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承诺龙信学院毕业生由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在学校的网站、自办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发布联合办学的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媒体广告支持,扩大企业知名度;学院为企业有关业务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等等。
龙信建设集团的职责和义务:与学校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龙信学院的校外指导老师,定期为学生授课、讲座并通过视频教室与学生交流;按照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龙信学院的学生到工地实习,安排专人指导并负责教育和管理工作;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住宿并付给相应的报酬,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为评定实习成绩提供依据;为学校专业教师现场锻炼提供岗位和研究项目,无偿提供公司在全国所有工地施工现场监控视频和技术录像等等。集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学生资助与奖励体系,提升学习动力
龙信集团每年投入10万元建立龙信奖学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对符合学校贫困生条件的学生给予龙信助学金,确保学生拥有安心学习、乐于学习、勇于学习的环境。
2)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011年的暑期实习中,龙信共安排160余名各专业的龙信学院学生到龙信的各个公司进行实习。5月底制订了双方确认的实习计划和实习目标,6月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并在7月进行了过程跟踪和实习反馈,了解实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实习日程和内容的安排进行改进和完善。
3)让学生及时了解业界动态,开阔学生视野
龙信集团定期选派多名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到学校为学生讲课、做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专业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走向,强化了学生今后学习的动力和目标。通过企业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的讲解,学生普遍反应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直观,效果很好。
2、“双资源” 拓展培养模式实施时空形态。
龙信学院不同于学校一般的二级学院,它不受物理形态组织的限制,日常教学时,学生仍在原班级学习,企业教学时集中在学校或企业进行。学校和龙信集团合作共建“龙信建筑施工现场直播教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无偿将龙信集团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施工现场监控视频和视频会议系统引入学校。视频教室实现了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和实时信息互动,解决了教学周期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难以衔接、建筑类专业兼职教师难以离岗的难题。
  
  
                3-龙信学院施工现场直播教室
龙信集团的各项目部施工现场监控资源全天候开放,供备课、上课和学生学习使用,实现了施工关键技术的可视化现场教学;龙信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该视频教室在龙信施工现场或会议中心对龙信学院的学员进行现场互动教学,现场施工关键技术环节全程多方位同步直传,龙信技术人员与教师一起实时分析现场施工工艺过程,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同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录制和抓取相关视频图像,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库。
二、双计划、双教师,实现“双主体”育人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选派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承担课堂教学和指导实训,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共同培养具有龙信企业特质的毕业生。
1、“双计划”描绘合作育人的规格模型。
“双计划”是指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学校培养偏重于基本素质和基本专业技能,龙信集团偏重于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建筑类专业面向工程施工类企业培养人才,工程施工类企业的生产特点是:1.生产的季节性,即受季节性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施工企业的施工期主要在春、夏、秋季,尤其是每年六至九月份为最佳施工期,在此期间作业面广、岗位数多,是学生岗位实习最佳时期。2.产品的不可重复性,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大部分生产过程很难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训练。针对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的特点, 构建 “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即将传统的每学年二学期改为三个学期,其中至少有一个工作学期,该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获得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工作学期主要是指在龙信集团进行的实践教学,企业根据计划安排学生到各项目部实习,由龙信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小组指导,以企业管理考核为主,学校定期参与检查指导。第一工作学期以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为主,第二工作学期以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主,第三工作学期是在龙信各项目部工作岗位上,进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毕业时基本达到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
4- 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以学校为主,企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和企业的教学计划,也定期指派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把龙信的企业文化、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已建和在建重要建筑的特点和施工要求,利用学校正常教学之外的时间,给龙信学院学生授课。
“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中的“工学”双方既相互交替、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教学学期与工作学期相互交替、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通过工作学期在龙信的实训,提前了解未来自己工作的岗位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或者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差的问题,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相互协调的“双计划”设定了龙信学院人才培养的特定规格,指导实施“双主体”育人。
2、“双教师”成为合作育人的主导力量。
培养高职人才需要“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在龙信学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组织中,在计划上,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共同教学和管理的要求,在实施中,把共同教育教学落实在学校教师和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等具体人员身上。
在我校“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每个工作学期中,校企共同制定实训管理制度,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以企业为主,实行校企共管。与此同时,学校每年先后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龙信建设集团挂职,接受企业一线的实践锻炼,提高了“双师素质”;龙信集团每年分批分次选派10名左右现场技术人员来校,参与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优化了“双师结构”。
 
                 5-校企双方互派人力资源
三、双选择、双服务实现“双主体”发展
在校企合作中,把龙信学院毕业生自主择业和龙信集团优先选择结合起来,兼顾了毕业生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科研方面,校企合作研发、共同攻关、共同培养师资和技术人员,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1、“双选择”拓宽合作就业的广阔前景。
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最根本体现。学生在龙信学院学习期间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规定的考核标准,就能获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在完成了龙信学院的教育培训任务,考核合格后,龙信集团也为其发放龙信学院学业证书。龙信学院毕业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就业单位,可以选择到龙信集团就业,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单位就业。当然,只有具备了学校的毕业证书和龙信学院的学业证书,才可能被选聘到龙信集团就业。进入龙信集团的优秀毕业生,经过了龙信学院的教育培训,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更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没有到龙信集团就业的毕业生,有了特大型建筑企业的教育培训经历,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2、“双服务”提高合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和企业的核心竞争都在于人才与科技。在龙信学院的科研平台上,学校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质量通病的防治、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有力推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校建工专业王军强老师在龙信集团挂职期间,负责该企业技术攻关、研发、集成及试验研究、员工培训等工作,承担了该公司上海三甲港研发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校企合作申请行业标准的立项、编写工作,在行业标准的修订与技术研讨、国家工法的申报和修订、项目研发和技术转化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校企共研也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比如,近两年来,学校省级建筑节能研发中心与龙信建设集团联合申报省级项目6项,合作项目3项,专利转让1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6-校企合作科技开发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工学交替、校企共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初步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当然,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如何进一步改善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在宏观政策支持上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作出努力。
 

Copyright © 1998-202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10028号-3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政编码:221116    联系我们:0516-83996362